咨询热线:021-80312898

暖风迎小满,科技巧种田

发布时间:2024-05-15 作者: 来源: PIS智慧农业与信息化高峰论坛


行业资讯

Industry information

全国即将进入“三夏”大忙时节

暖风迎小满,科技巧种田

当前,距夏粮大面积收获还有半个多月,全国即将进入“三夏”大忙时节。立夏已过,小满将至。雨水逐渐增多,庄稼也日益饱满。从高产到优产,越来越结实的“粮袋子”离不开深耕厚植的农业科技人。近日,记者走访我省多个试验田和示范种植基地看到,地变得越来越“聪明”,农人也越来越省心,多重科技手段为庄稼生长保驾护航。

小麦抗赤霉病最前线——

联合攻关,分子育种既抗病又丰产

立夏过后,全国各地冬小麦陆续抽穗扬花,进入生长冲刺阶段。5月11日上午,细雨绵绵,在扬州里下河农科所试验基地田间,全国小麦抗赤病育种工作推进会议现场观摩会正在进行。随着观摩的队伍,记者看到,在雨水的滋养下不同品种、不同抗性的小麦们争相冒头、扬花抽穗,迎接即将到来的夏收。

“当前是小麦产量形成重要环节,防控小麦赤霉病等重大病虫害尤为关键。从观摩现场来看,我省选育的扬麦33及扬19132抗性良好,与会嘉宾对扬麦33和扬19132的抗赤霉病性给予充分肯定。”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研究室主任高德荣介绍。

小麦赤霉病,又称小麦“癌症”、烂穗病,是一种暴发性世界流行病害。2000年以来,我国有9年赤霉病发生面积超过5000万亩。“防治小麦赤霉病,关键在于选育具有高抗赤霉病同时又高产的新品种。”高德荣表示,抗病性好的材料往往株高偏高、抗倒性差、熟期偏迟、小穗排列稀等,协调抗病性和丰产性是最大的难题。

而采用分子育种技术育成的扬麦33是高抗赤霉病和白粉病的“双抗”高产小麦新品种,解决了这个难题,其各种性状平衡且优良,成为当之无愧的“全能选手”,破解了抗赤霉病育种的世界性难题。目前,该品种2021年通过国家审定。2022年入选全国粮油生产主导品种,并作为唯一小麦品种入选中国农业农村重大新产品。去年,扬麦33在江苏、湖北、安徽和浙江等省推广面积快速攀升至172.47万亩,预计2024年将超300万亩。

“扬19132是一个中强筋小麦品种,更适合制作我们传统的主食,比如面条、馒头,相比多用于糕点制作的弱筋小麦扬麦33,需求更大,也更受市场欢迎。”高德荣补充道,扬19132具有高抗赤霉病、免疫白粉病等特性,且抗倒性好,2023年入选国家小麦育种联合攻关抗病小麦新品种和新种质目录,2024年进入国家小麦育种联合攻关生产试验。

“扬麦33为长江中下游区域小麦大面积提升单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刘录祥评价道,我国3.5亿亩冬小麦有将近2亿亩在黄淮地区,扬麦33、扬19132这些好品种(系),为我国黄淮主产区和其它区域的小麦育种提供了非常优秀的抗性种源。中国农业大学倪中福则表示,扬麦33成功地聚合了多种抗赤霉病位点,在国家小麦良种重大联合攻关试验中鉴定为高抗赤霉病品种,实现了赤霉病抗性和丰产性协同提升。

“我国通过利用分子育种技术,系统开展育种研究与挖掘育种材料,以及建立全国性协同创新联合体,已攻克了限制赤霉病抗性改良的关键难点,创造出一批高抗赤霉病、综合性状优良的优异新种质。”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小麦育种联合攻关首席专家许为钢总结道,包括扬麦33、扬19132等新品种有效确保了小麦主产区防范应对各类气象灾害和病虫害能力,确保我国小麦生产连续丰产丰收。

优质番茄和小白菜栽培现场——

绿色轻简,设施化保障高品质

番茄和小白菜是我省蔬菜主导产业,也是南京重点打造的两大绿色蔬菜产业链蔬菜作物,仅小白菜,省内种植面积已达200万亩。但在产业发展中还存在优质、多抗、高效品种更新落后于产业发展需求,绿色轻简、省工节本栽培技术亟待普及应用的问题。如何用科技解决产业问题?近日,记者在南京江宁谷里街道番茄和小白菜示范种植基地找到了破题的关键。

基地小白菜试验种植大棚内,多个现代化的农业设施正在演示运作,有自动播种机、收割机、水肥一体化灌溉机等。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徐海副研究员告诉记者,团队在基地开展的项目名为番茄和小白菜优质绿色轻简生产关键技术协同推广,该项目是南京市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中的一项。何为绿色轻简?“主要体现在开发优质多抗的新品种和减少人工的新技术。”徐海解释道,团队在选育优质多抗高效品种的同时,多方开发番茄和小白菜种植专用技术,包括微喷灌系统、机械化播种采收以及病虫害的绿色防控,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来减轻人力成本负担。

记者观察到,大棚里的小白菜个个长势十足、姿态挺立,植株间距整齐划一。徐海表示,这得益于小白菜的精量化直播。“过去农民撒菜籽播种,只能靠经验手感,往往一亩地要撒两三斤种子,不仅株距过近且密度过大,后期需要人工间苗,小白菜株型也受影响,导致商品外观不佳。”徐海和团队根据实验数据提出推荐播种量,一亩地菜秧播种量仅需500克到700克,再配合采用机器直播方式,减少人工、提高效率、保证栽培质量。

琦玉、粉晶灵、晶粉2号……一路之隔的大棚里各类品种的番茄们争相斗艳、生机盎然。高效设施果蔬种植大棚内,颇受市场欢迎的樱桃番茄即将在五月末迎来采摘季。江苏农业科学院蔬菜所副研究员赵丽萍介绍,番茄试验基地也采用了栽培新技术。“棚内番茄用熊蜂授粉,替代原先人工点花方式,避免点花过程中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番茄品质更好,坐果率也更高。”此外,番茄栽培过程中采用了“水肥一体化滴灌追肥”技术,在冲施肥过程中将水和肥提前混合后通过管道进行滴灌,灌溉效率更高。

长三角“比拼”获风味品质奖——

西甜瓜新品种带动农民增收

“江苏选育的苏甜碧玉在长三角西甜瓜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品鉴活动中,表现突出,荣获‘风味品质奖’!”5月10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甜瓜育种专家姚协丰从上海领回奖励证书,江苏西甜瓜在长三角占得“一席之地”。

“苏甜碧玉果肉青绿,清香扑鼻,是新一代引领性绿肉清香型哈密瓜新品类。”姚协丰介绍,苏甜碧玉和市面上的甜瓜不同,是绿肉而不是红肉。该品种具备了早熟、耐裂、耐储、腔小肉厚、品质清爽酥脆、香味独特、外观圆整等优点,适宜大棚春早熟栽培,可谓是“天花板级”新品种。“它抗病性强,经过培育,非常适合长三角的气候,已经在山东、浙江、江苏、上海、海南等甜瓜产区推广种植,带动更多农民增收。”

“天花板级”是如何炼成的?“品种创新是关键!”姚协丰说,以苏甜碧玉为例,团队选用至少8个优异亲本进行复合杂交,这些亲本有的抗病能力强,有的品质突出,有的产量稳定,经过十年左右的时间筛选、稳定,才能培育出一个新品种。此外,品种创新离不开优质的种质资源。一个优良的新品种需要聚合许多优良的性状,而这些优良性状、优良基因很多都来自种质资源的结合“嫁接”。

姚协丰回忆起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的场景,当时他们调查发现我省地方特色薄皮甜瓜具有果肉多汁爽脆、清热消暑等功效。但与商品种相比,糖度偏低,货架期、抗逆性、丰产性等均与设施栽培的品种有较大差距,而且农家留种混杂和退化现象较严重,许多地方种质资源濒临灭绝。

作为甜瓜的次生起源地之一,调查队员们通过查阅资料,走访群众,寻找线索,深入田间地头,从我省东台、兴化、如皋等22个县(市、区)收集并鉴定56份薄皮甜瓜种质资源,获得一批优良的甜瓜“乡土基因”,作为优质瓜类育种资源保存和利用,创新团队也利用其与库藏优质甜瓜资源进行多亲本杂交聚合,育成了苏甜17055、苏甜碧玉等优质品种。“育成新品种相比‘老品种’提升了外观特色、糖度风味、产量、抗性等特点。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创新。通过改良创新,传承了家乡的味道,培育出既好吃又高产抗逆的新品种,让老品种焕发出新的光彩。”姚协丰说。


>>来源 | 新华日报

>>声明 | 本文为转载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






联系我们



为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相结合,PIS 2024 第十届中国国际智慧农业与信息化高峰论于2024 年8月15-16日在杭州隆重召开!本次大会将以“乘‘数 ’而上·构建农业新图景”为主题,现场汇聚300+智慧农业行业先锋、全球农机巨头、政府领导及有关的管理部门、科研工作者、企业家及行业相关人员共探讨智慧农业数智技术和创新,共寻科技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 扫码即可报名 |



参会时间


2024年8月15日-16日

参会地点


中国·杭州


联系我们


范女士18158866162



PIS 2024 第十届中国国际

智慧农业与信息化高峰论坛

邀您参会!






扫码关注我们

PIS精准农业视界


扫描二维码 关注公众号

了解更多大会动态